通訊員 尹永強 鄭晴 本報記者 陳強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09月29日09版)
  今年暑假,24歲的創業青年胡廷楓第3次開展了以“喚醒叛逆少年心靈,關愛幫助留守兒童,收穫感恩與成長”為主題的“鄉行喚心”公益活動。隨後,他製作的被稱為福建版“變形記”的微電影《鄉行喚心》在網上傳播,這部長達1個小時的微電影講述了福州3名城市叛逆少年在3名大學生帶領下,在福建省屏南縣長橋鎮體驗農村生活、關愛留守兒童、收穫感恩與成長的故事。
  胡廷楓從事“鄉行喚心”公益創業活動,緣於他大學期間以家教為主的創業經歷。
  2010年,在福州大學讀大二的胡廷楓開始在家教行業進行創業摸索,大學畢業後他成立了福州群升樂大學生家教平臺。結合自己大學期間創辦的福建大學生公益聯盟,他帶著大學生志願者開始邊創業邊做公益。
  在做家教的過程中,來自閩東農村的胡廷楓發現福州約有三成的叛逆少年,“他們一般和父母的關係不好,不愛讀書,更不懂得感恩與回報”。後來,通過對老家屏南縣長橋鎮山村的調查,胡廷楓得知當地有60%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兒童,便靈機一動:何不把城市叛逆少年帶到農村與留守兒童一起生活,來改變叛逆少年,同時幫助留守兒童呢?
  2012年暑假,胡廷楓開始嘗試名為“鄉行喚心”的公益活動。他想到之前在家教中認識的城市叛逆少年小林,這位初中生的父母在外做生意,缺乏家人關心的小林沉迷於電腦游戲,學習成績一路下滑。在徵得其家長同意後,胡廷楓將小林帶到自己家鄉長橋鎮體驗為期7天的農村生活。
  胡廷楓讓小林到菇棚採摘茶樹菇。菇棚溫度較高,加上採菇需要不斷彎腰起立,小林很快便汗流浹背。他堅持採摘了3天,終於體會到“父母賺錢真的很不容易,以後不會亂花錢了”。
  隨後,胡廷楓安排小林與屏南縣長橋中心小學的寄宿學生一起生活。這些寄宿學生來自偏遠山村,每周都要背一大袋大米和幾包鹹菜來學校當伙食,他們自己淘米、洗碗筷、蒸飯,就著鹹菜吃飯。小林第一次和農村孩子一塊吃飯,感觸良多:自己家庭條件比他們好,卻不懂得父母的辛苦……
  “鄉行喚心”第一季結束後,胡廷楓回訪發現,此次活動效果超出家長的預期,“孩子變得很懂事,改掉了壞習慣,真的成長了不少”。這堅定了他將這項公益活動進行下去。平時他用心經營大學生家教平臺,採取“社團化”的家教運營模式,年營業額近百萬元,為開展第二季“鄉行喚心”活動積累了充足的經費。
  2013年暑假,第二季公益活動推出“5名城市少年組合”升級版。活動前胡廷楓制定了詳細的7天活動安排,並從其大學生家教平臺撥取了兩萬餘元,用於開展活動和幫助貧困農村兒童。5名城市少年被帶到農村,在去年原有活動基礎上,增加了編織蘆葦掃帚等鍛煉動手能力的項目,同時為農村留守兒童購置生活用品,並對貧困兒童進行補助。
  今年暑假,胡廷楓開展“1+1+1”模式的第三季“鄉行喚心”活動,即1名城市少年在1名大學生的帶領下,到農村與一群留守兒童共同生活學習。來自福州市金山小學和福州三中金山分校的3名男生在屏南縣長橋鎮體驗了採茶樹菇,還在鴛鴦溪景點賣起了礦泉水。3人從山下批發了兩箱礦泉水帶到山上,沿路向游人叫賣,最終賺了24元。
  他們在長橋鎮中心小學結識了留守女孩甘霞。母親早逝,父親在外打工,懂事的甘霞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。3名少年跟著甘霞挑水、洗菜,體驗生活的艱辛。他們用之前賣礦泉水賺的錢買了魚、蔬菜送到甘霞家裡,並送給她一本《心靈雞湯》,“希望她努力學習,改變命運”。
  福建聖陽白水洋旅游集團公司得知此事後,主動聯繫胡廷楓,贊助了3萬元經費,用於開展後續活動。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將這項公益活動納入其企業社會責任範疇,會持續關註和資助農村留守兒童。
  第三季“鄉行喚心”活動結束後,3名城市少年的家長都很滿意。“這樣的活動很好,孩子從中學會了獨立生活,懂得我們父母的辛苦和不易,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有意義。”一位參加活動的男生家長說,“現在,孩子改掉了一些不好的習慣,還經常主動打電話關心親人。”
  “我做公益創業並不是為了賺錢,而是希望更多的人關註城市叛逆少年,關愛和幫助農村留守兒童。”胡廷楓介紹說,“今後我會繼續探索‘鄉行喚心’公益活動的常態模式,不只是在暑假開展,也可以在平常舉辦,讓更多的城市少年和留守兒童受益。”  (原標題:鄉行喚心:福建版“變形記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w18ewwpf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